易筋经

中国武术谚语之实战口诀秘籍


  不躲不架,一招爬下,犯了招架,便有十下:

  技艺高超的武术家,在与人交手时.无需招架来手.更不给对手以招架的余地。而是避其锋锐,乘其前力刚过.后劲未发之际,只一下制敌于倾刻。如拢心拳,闪过对方来手。同时脚尖转90度,手随腰物135度-184度.我出一记长手便可直挞对方胸胁等处。清代武术大家郭云深的“半步崩拳打遍天下”,是很好的佐证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武术基本功

  在双方功力相当的情况下,才会出现招架,而一旦用了招架扰要一式三招,三招九变,环环相扣,虚实并用,阴阳有方.全力以赴。得经过几个回合、几番周旋,才能决定胜负,这就是犯了招架,便有十下”。这种打法属消极防守,是拳械中的忌讳。在对方攻来时,若先招架或只顾招架而不是连消带打.就会被高手乘隙,而没有还手的余地,处于被动挨打之境。中国武术谚语之实战口诀秘籍。

  另外,招架势必两力相抵,形成双重、力滞,使巧劲变小或消失,故拳谚又云:“拳高不招架,拳低难还手”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“犯了招架,便有十下”也反应了武术连续快攻的特色。

  足来提膝 近便用膝 人退加踢

  足来提膝是以腿破腿、以膝破膝的防御之法,可以保护下阴部和胫骨,是对付撩阴腿、克膝腿的攻防兼备的用法。

  近便用膝是攻击之法。膝在伸直状态下,迎面只能承受60至70公斤的力量,但在弯曲后就能承担500公斤以上的力量,用来攻击,极为凶狠。膝里克外摆,可起到用膝打击的作用,也可控制对方膝关节的灵活;提膝可上顶击裆、击腹、击胸,亦可横击;用膝盖向外撇击对方的膝内侧;用膝盖向前跪撞对方的膝盖部。若膝手合用,则更易见效。例如.我拳被对方闪过,其顺势下蹲欲抱我腿,我可以手按其头,以膝击其面部,手膝同时进行,形成一股合力。亦可狸猫上树,双手抓、拉、按、压对方头部、肩部,同时两脚跳起,一脚踏在对方大腿或胯腹部,另一腿屈膝猛捣对方头、胸部,据实际情况见机而行。还可在把对方击倒之际,乘势下蹲,一手击其硕项,并以膝跪击对方的腹胸部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人退加踢,可补两臂长度不足,且顺势踢出,可借之力无穷,打击易于奏效。

  眼要明,心要毒,手要狠,只要平日练得熟

  眼要明,是指应敌时眼神要专注对方的动向,才能避其实而击其虚。眼不明,则看不到细微变化,易失去战机。眼到手不到,或手到眼不到,都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。心要毒中的“毒”字,指的是果敢、善断、心灵,非歹毒之意。交手时,心情镇定,则应变自灵。手要狠,是指出手要果断有力,发现有机可乘时,心颤手出,刻不容缓,不得迟疑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眼明、心毒、手狠,关键在于胆大,胆人则气壮而心灵,视强敌如草芥。所以前辈武术家常说:“此道无他谬巧,端在眼毒手快胆把稳”。

  射人先射马

  语见杜甫《前出塞》诗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”,意思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。射人先射马,是古代骑乓交战的一条经验。这里所要谈的“马”则是武术中各种步型的统称。如四平马、二角马、丁字马、跪马等等。“马”是武术的基础.各家拳派很重视。马不稳则发拳无根,马不灵则变化迟缓,马不轻捷,则攻无退势无方;马若破击则重心失衡,就会倾跌头利。在交手中攻击对方的“马”.可动摇其根基,破坏其进攻,钳制其全身,意义非同寻常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交手时,敌我前脚之距离应在一脚掌之内,打击才能奏效,因此打人必须马到。且利用对方前脚踏在我前马一脚距之内这一规律,可判断对方进攻的距离,掌握闪躲时机,进行有效还击。此时我只要将身体(重心)稍后坐,对方之拳即落空。打拳还有步踏实后拳劲才发出的规律.此间空隙正可“射马”。故有“马不到,拳不到,马先到,拳才到”之说。

  敌欲动,我先动

  在技击中攻击的时机非常关键、动要快如迅雷,捷如猛虎,果敢准确。要伺机而动.“不见利不动”(《系辞》),绝不可轻举妄动。静要静如山岳,形静而意不静。静中寓动。无论功静,都要有理、有利、有节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动人之将动和动人之将静是进攻的两个诀窍,也就是后发先至和先发制人。下面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加以剖析。当神经受到刺激后,兴奋性随即降至零,若继续结予刺激,不论强弱,均不能引起反应,这一阶段是神经的“绝对不应期”。而肌肉的“绝对不应期”时间更久。敌欲动,即对方将动或刚动时,它的神经系统和所支配的肌肉组织,已接受了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传递来的兴奋,正处在绝对不应期。这样虽然一方察觉了另一方的劲路,但在瞬间内也难以改变肌肉用力的方向。退一步说,即使大脑中枢能发出新的冲动,这些处于绝对不应期的神经和肌肉也没有能力继续发生反应。故处在无能为力的被动局面。这就是动人之将动,或“敌欲动,我先动”的科学道理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至于动人之将静,是对方打来被我闪过。其功作结束之时,它的神经及肌肉的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,即相对不应期:此时它又因肌肉的收缩产生了局部乃至全身的惯性力,这两个因素都使对手不能迅速变招,是反击的有利时机。

  另外“彼不动,己不动;彼微动,己先动”、“刚在他力前,柔乘他力后”等谚,也是对“将动”、“将静”这两个进攻时机的精确描述,也揭示了武术技击的内在意蕴。

  来是一大片.去是一条线

  即出手时弄得对方眼花缭乱,难辨真假,正弧疑之际,我突然之间尖刀直插,一发中的,这是“指东打西,引上打下”的变招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近人先进身,手脚齐到方为真

  拳论曰:能在一分进,不思一分存。临阵应敌,消极防御,只会处处挨打;主动进攻,才是积极防御,取胜的前提。而要进攻,就必须进身,上步身要到。手到步要到,身手步三位一体,周身一家,势如摧枯拉朽。进身的作用是:

  1.进身有稳固身体、增加力量的作用。因为进身距敌近,出拳不用前探,可以力发短爆;进身必然快速,且全身一齐前压,这就增加了冲量,使打击力量陡增、所以打人狠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2.进身可使对手防不胜防,有招使不出,我则胯靠身挤、肩撞臀打、肘击膝顶制敌于瞬间。

  3.进身是有效的防御,且利用进身闪躲,使敌招走空,不能连续发起进攻,我则以逸待劳。

  4.进身可以破敌擒拿。每一种擒拿法都须有适宜的力距、力点和使用时机,进身可破坏对方造成的这种关系,使对方无从下手。

  5.进身可制力大之敌。进身掖掌、靠打、摔跌是对付力大者的有效手段。

  6.进身可解群敌围攻。进身可改变敌优我劣的态势,变成一对一,以便各个击破。

  另外,“手到脚也到,打人如割草;手到脚不到,打上不得妙”、“拳打二步散战”、“当场不让步”(即交手时占据最有利的位置,才能做出最有效的攻击和防守)等谚,说明了拳法的关键在于手与步的紧密现合。交手时要肘手不离、肘膝相对,手领脚发,脚出手到,攻守同发;此手封,彼手打,手防上,脚攻下,攻守兼至。如勾踢腿,腿勾踢之时手须向相反方向击打,才能踢倒对手。正面卡脖和膝盖顶档须同时进行,方可成功。摘手踢肋、摘手踢档均是手脚齐到的战例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手是两扇门,全靠腿打人

  此谚出自“花拳门”。意为手法的作用有如门户,担负着防守的重任。但不是只守不攻,手的技击法最多。屈伸直冲,上下劈撩,左右摆贯等典型打法,实效性很强。

  手是如何起门的作用呢?这是因为,人体的上肢活动幅度大、灵活,在对方进攻时用.上肢来格档拨架进行防守.就远比甩腿方便。上自头部,下至膝髋,均可防护。又拳靠近对方的头面,可直接进行打击。手开可诱敌入毅.关可封闭来手,或忽开忽关,或虚或实,致敌眼花缭乱,用腿进攻。要发挥手的防守和御敌作用,须逐步强化尺骨:挠骨、腕骨及其周围肌肉群的坚硬性和力量,达到“两柄(前臂)似钢”在技击时,出手之臂要似曲非曲,似直非直,护住自己的中线,使对手无机可乘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上面己说过,手不只是管“守”,自然进攻击打就不是全凭腿了。此处谓“全凭”是对腿法的高度重视,这是因为,大腿法一长二重,攻击距离远,力度大;小腿法一暗二快,暗中出击,短快有力,防不胜汰且大小腿法相互为用,灵活多变,回环自如,可组成许多打法,可罩住人体上中下三路,攻击性非常强。

  再者,就是告诫练武者必须苦练下盘功夫,不然脚下无根,发也等于空发。行家所谓发于脚跟。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.即是此意。

  拳打人不知,巧变敌莫测

  在攻防搏击中拳法应灵巧善变,风云莫测,出其不意.攻其无备,使其无法防招,首尾难顾;须指上打下,声东击西,以己之长克敌所短。拳打不知.是指打那些不知道的人。技击之道,除靠体力与胆力之外,还需要智力。需要斗智斗谋,其备丰富的知识、实战经验和远见卓识的才略。世界著名网球手博格有句名言:“思维方式决定胜负”。武术的内涵丰富精深,所涉及的学科亦非常广阔,练武者应进行品德修养、艺术修养;应具备哲学、历史、占代汉语、中医药学、现代医学知识;了解系统论、控制论、信息论知识: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理论知识,如运动解剖学、运动生理学、运动心理学、运动生物力学、生理学等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“知”全在平素博学广闻,了解各家各派的长处、欠缺,这不但可使技艺大长,且在接手的瞬间即判断出对手所学及功力,以己之知打彼之不知。例如,交手中对方出铲拳,必为“螳螂”;出鸡心拳,为“形意”,接连顿足,知是“八极”;一扭屁股,定为戳脚。一旦识出对方招法,便可因招制直。对手擅腿法,我则必须硬攻直进挨身靠打,使其不得远离而无法起腿。这就是孙子所称的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

  有意莫带形,带形必不赢

  在技击过程中,双方都是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,神宜含而不露,态如平静之水。如太用意则动作生硬、拘谨、露形,使自己的进攻防守意图显现,易被对方窥视伺击。在技击中常有因此逊于对方的,故有此说。

  拳打三分,脚踢七分

  在各个姿势的变换中,腿脚始终要支撑上身重量,保持身体平衡。再者“胳膊拧不过大腿”。腿的力度比胳膊大,腿居下方,离对方眼睛远,用腿攻击不易被对方察觉,若手脚巧妙配合,更易奏奇效。经验认为:“练腿为本”,“脚者,身体之基,脚站稳则身稳”,“练武先求腿力”。如不练腿则必“出势不疾,进退不灵.运用筋骨不易”。因此脚下的功夫就极为重要,腿功脚功的内容包括腿部关节柔韧性,灵敏度和力度(含硬度)的练习。腿要练得象胳膊一样灵活,达到“出腿似利箭.势猛如钢鞭”、“一腿力千钧”。故称:“若要武练成,功从腿上生”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

  本谚是指技击的进攻时机而言:争主动术语叫“争先手”。控制在武术中叫封闭,控制对方叫封闭对方。受到控制,叫被封闭。

  争主动就是要控制对方,这受着对方状态的制约,对方不允许你自由支配。争主动不但需有熟练的技术,还要按当时的客观态势,灵活恰当地运用战术.从容地处理突发的情况。在技击中先下手争主势“先发制人”,在通常情况下会取得一发即胜的技击效果。但先发制人不是必定就能胜利,对于这一看法应全面理解,否则交手中就会陷于被动境地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在后动中争主动,是对方争先我被动的态势,即防守中争主动。可采用不挡不架躲闪的方式;或用化解顺其力的方法进行反击。每一个动作都有开始、中间(过程)、结束三个阶段。这三个阶段的时间是极短的。争先手应在对方开始阶段前;不挡不架应在对方动作结束阶段;沾粘连随的解化应在对方运动过程中进行。如能处理好重心、力点、时间、空间等因素,掌握敌我双方的形势,就能创造获胜的条件,抓住对方失误的时机,这就是争先手的实际意义。

  技击的目的是“制人而不制於人”,就是在与对方欲接未接之时控制对方,井且有效地打击对方:就是制敌与击敌相统一,而不是“制於人”的下风局面。如果片面强调速度、力量、招法,不讲究控制人的技术,就是对传统技击之道的失真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远踢近打搂住摔

  这是一条战略性的搏击原则。远踢是指以腿蹬、踢、弹、踹、扫、结合、外摆等法来击打对方。优点是腿长、力大、攻势凌厉;腿在暗处(与上身比),防不胜防;击距较长,攻守相宜。腿的击打范围较大,可击目标较多,适于一人对多人的远战中各个击破。在一个人对付多人时,应尽量选择开阔地点,宜采用跑、躲、退的战术;最忌在屋中、墙角、死巷内,若被围住,应尽快设法突围。

  近打是指敌方逼近、无法回避时用拳击、肘打、肩扛、膝撞、头撞及腿法中的勾、挂、踩、踏、跺等技法击打对方。

  搂住摔是在被敌方楼住难以脱身时,用摔技将对方摔倒。以便脱身。

  踢和打攻击力强、杀伤力大,适用于远战、闪身战,是一人对多人的基本原则;摔法柏对来说亲伤力小,脱身慢,易被敌方围困,造成群殴,在一人对多人的搏击中不宜主动使用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发前必拿

  拿劲是发劲的必备前提条件,在发之前必须有拿,才能够发。那么什么是拿劲呢?拿劲就是把对方实劲引出后拿住。其是太极拳中节、拿、抓、闭四要之一。节为节络,拿为拿脉,抓为抓筋,闭为闭穴。络被节住,血脉停滞,犹如半死;脉被拿住,气准行走,呆若木鸡;筋被抓住,身无主宰,劲力断死;穴被闭住,神气全无。拿法只要发落点对,身体上各部均可落手。若被拿住不能走化,轻则关节疼痛,被人发打击,重则折骨伤筋。故拿劲较反关节及引化两劲更难掌握。若不能拿。就不能发,能拿方能发。发不中的原因都是拿不准,

  拿时动作要轻灵。劲力要适宜,轻则无效、重则易被对方感知,应变走化。故拿时要先引,使对方身无主宰,气难行走。拿人须拿活节,如腕、肘、肩等处,那些易被对方滑脱的部位都不要拿。拿后即发,发无不中。但高手拿人,多不发出,因为一经拿住,对方已觉重心失稳,胜负立判,故拿而不发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熟手打生手

  熟手指内行,生手指武术不精者。在对垒时熟手打生手,打的巧是绝招。熟手打熟手,则为快打快.亦为一绝。绝招来自功夫纯深,快速多变和灵活的运用。绝招大多是相对的。

  交手抢外门

  交手时常常采取闪进侧进的方法。闪进是用绕环步从对方所出之手的外侧进击,俗叫走外,即所谓“外门”,又叫侧门、小门、边门。可从对方所出之手上方击其面门,或从其手臂之下,击其肋部、腹部等处。又如小缠(金丝缠腕)摘拿,一定要闪在对方手臂外侧,使其另一只手无法反击,完全处于被动,这就是既要拿人又要防人拿,我之身法步法要随对方变动而变动,以保持人背我顺之势,我攻彼易,彼还击难《少林拳法应敌歌诀》指出:“他拳放过须忙进,腋下轻舒难抵挡;若要短拳敌长手,跟身到腋是良方。”《拳法·机势篇》则说,“直出测入,步趋身拥;侧冀抢攻,一臂双功。”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如果双方均抢对方外门,此时速度起决定因素,先出手者如打击得力,取胜立至。

  肘不离肋,拳不离心

  这是强调护住自己身体由上向下的中线。起到“上保咽喉下保肾,左右两胁中当心”的作用,同时去进攻对方的中线,手肘不离心肋是散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。胸腹部为正门.也称大门、洪门、红门。

  此谚也说明了散打起势的方法。散打起势是技击开始时的准备架式。打斗的门的就是“战胜敌方.保存自己”,而是战胜对手,首先要保全自己。因躯干部的要害甚多,人体的重心,也在中线上。其中任何一点若被命中,就有致伤、致残,甚至丧生的危险;若重心受到攻击而偏移体外时,就会站立不稳而跌倒,丧失打斗力。散打起势:手不离腮,肘不离怀,侧身对人,三尖对一的体态,对敌面积最小,在实战中可有效地防守招架,保护要害部位.井利于主动进攻,还可防止对方的突然袭击。使用器械道理相同;枪诀“中平枪,枪中王”及“三尖(鼻尖、枪尖、脚尖)照正定输赢”等谚明确道出这一点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过去打擂时所谓“拉开架子”、“摆开门户”、“站好桩口”、“出门架子”、“虎头”、“金刚探路式”等说法.均指散打起势。意拳的混元桩、形意拳的三体式、八卦掌的转掌,以及中国式摔跤术中的“伏虎式”、“游龙式”等,亦是不同拳种的应战姿势,各自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。在少林武术中名为“开门”,少林散打中有专门练习“开门”的小套路,叫作“开门串子”

  因为拳术有许多变法,常出人意料,大异常规,对敌应完全自然,起式不拘一格,应势而发,因时制宜,临机而动。但是必须据所习拳种风格及自己本身特点,选择儿种简明实用的起势加以揣摩应用。只要有几招应用娴熟、进退自然、能攻能守,也就得其中三昧了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硬打不如巧躲闪

  躲闪术是武术散打中的基本而又难掌握的一种上乘功夫。它是应付对手爆发性进攻所采取的躲闪兼守兼打的技击方法。练习方法有活步练法、上桩练法和以桩为人的闪躲桩等。

  躲闪法可躲开对方的进攻,使其进攻失效,并疾速反击对方薄弱环节,化被动为主动,躲即避,闪即打。躲闪术是以退为攻,以守为攻的积极进攻之术。并不是躲面避之,躲而退之,或是躲而畏之,而是躲而闪之,躲而打之。躲中有闪,闪中有躲。躲是手段,打是目的。

  交手中最忌用硬劲对硬劲,死拼硬打,而要以柔克刚,刚柔相济;以软接硬,以巧取胜。躲闪是身体瘦小者和武艺高超者克敌制胜的绝招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躲闪术有定步和活步两大类。定步躲闪术包括原地缩身躲闪(下蹲躲闪、吞身躲闪)、原地晃身躲闪、原地侧身躲闪(正身侧闪、吞身侧闪和仰身侧闪)等.活步躲闪术包括单步躲闪(退步吞身、退步侧身让位、提膝让位)、双步躲闪(退步让位、左右让位、腾空让位、换步让位、侧身让位、三角步、蛇形步、梅花步)等。

武术基本功

  柔化自当知斜闪

  此谚源于戚继光《拳经·捷要篇》:“而其柔也。知当斜闪”。这句话是防守兼攻的要言,不可等闲视之。对方攻来,我必须侧身闪展(斜闪),用柔化法使其劲路走室.同时进行反击。若不知侧身闪展,只是坐腰柔化,对方就会直撞我的中线,我可挺身硬顶彼力。即使有硬功可恃,此种斗法终究遭到打击.也有背于武术旨意。倘对手功夫更硬,岂不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
  中线被击最容易遭创和倾跌。这是因为人体的躯干可看做一长方形,以脊柱为中心轴是固定的,脊柱两侧的两胸两肩,可围脊柱前后转动。攻击力量落在两胸部,只要顺势一转腰,就可化掉来力,使对手扑空。若对方撞在我前胸正中部位,我就会支持不住。故敌攻我左方,我要左避左化右发、攻我右,则右避右化左发。我若攻敌则必攻敌之中线,护己之中线,如果敌变我亦随之变,以使我力落实在彼中线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闪即是进 进即是闪

  武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攻防含义,攻与防是武术的内涵。“闪”者防也,“进”者攻也。此谚很好地阐明了闪与进、攻与防的辨证关系。

  闪与进、攻与防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意识和行动。味的闪躲防守会陷入被动,而只攻不守,又会透到对方的打击。只有做到攻与防互补交融,攻中寓守,守中寓攻,动作迅速敏捷,变化多端,“逢闪必进,逢进必闪”方能在与敌交手中,在避其锋锐的同时进击对方,显示出精湛的武技。

  武术运动中攻防融为一体的动作丰富多彩,如“架掌蹬踢”,交手时以左手格开对方进攻之手,同时用脚攻击对方腹部、裆部或迎面骨。又如“炮拳”,一手随若身体的扭转从身体中线钻过鼻前间上翻转架搪对方来拳,同时另一拳力击对方胸部或面部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,应时刻注意“闪即进,进即闪”的技法要求,以使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、增强攻防意识,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。

  逢强智取.遇弱活拿

  牛耕马挽,车载舟渡,各有短长,避其短而用其长,乃为上策。此谚即“扬长避短”、“审势度式”之意。如遇对手身高体壮,应攻其下盘并防其拳下砸,避免与其接近,防被抓,不易脱身,要采取“虚实巧打”的方法。遇身材矮小体轻者,应攻其上中下,可利用擒拿法取胜,但须提防其肩肘胯的撞击。如果能事先了解对手之长,临阵可避其所长攻其所短。

  诸艺不可惧.就怕出纰漏

  纰漏就是破绽,交手时,一定要严阵以待.坚守门户,处处提防,面面俱到,稍一差池,就会给对方造成可乘之隙,招致失利或态势因之急转直下,大败而逃。破绽是武术技击中的大忌。

  当然,破绽也不全是不利因素。它也分为以下几种。善·卖破绽者,诱敌深入、声东击西、指上打下、示能为不能,甚至假痴不癫,心平自安。唯以逸待劳、以静而待,正应孙武子所说:“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。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”,此为拳臻化境的上乘功夫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次为不露破绽者。即对各种技法、派别熟识,是谓通人。他可因势制宜,从容接战,虚实兼备,善守能攻。无懈可击。

  下乘则是破绽百出者。平日妄自尊大,临敌则胆战心怯,攻防失策,交手几合,便中计中伏,虽气力有余,但有如童蒙任人摆布、受人支配,一败涂地。因此说破绽是练武习艺者的大忌。

  金肩银胸锡蜡肚

  “金肩、银胸、锡蜡肚”的意思是在推手中使对方旋转移位或跌出,打对方的肩部易生效,胸部次之,腹部最差,这些拳法完全符合力学原理。

  上半身的左转右转,是以腰为户枢的,人体的重心在腰部,人的纵轴线也通过重心。据两肩、重心等点作一平面图,照此做一长方形模型,轴心在中。然后进行实验,用同方向.同样大的力作用于模型的两肩、两肩连线中点和腰部中心点,结果作用点不通过中心点(重心的),可产生移动和转动。而作用力通过中心点,只产生了移动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

  推手中的道理与此同。如甲右手推乙左肩,乙左肩顺来手方向旋腰退引(不动步),使其力不受阻而直进,这时乙用右手推甲左肩,则易使甲身体旋转,这是左引右进或左闪右进,反之亦可。若乙右手不推甲左肩,而推甲前胸.那么使甲身体的旋物玫果差得多了。

  若乙推甲左肩,甲感觉站不稳而马上回抽右手,所产生的后抽力作用于其右肩,此时乙右掌前推力仍在讯左肩,甲就受到两个同向的平行力,这个合力会使甲退步或跌出。

  磨转脐不转

  在交手时。不管对方怎样在外绕圈、窜蹦跳跃、前后左右地寻机进击,我只前脚不动,后脚微转,稍侧身对向对方,双手护住中线,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,这就是寸土不让的阵地战打法。武术谚语实战,武术的古谚语,武术实战,传武实战,武术技击。